SZAD
品牌文化
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,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深總院”)走過了披荊斬棘、乘風破浪的40年歷程。它的誕生、成長、發展,始終圍繞時代的主題,響應特區的號召,緊跟先行的步伐,既是時代的弄潮兒、特區建設的追夢人,也是深圳高快速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。
順勢而為:塑造時代輪廓
|
(1992-2006)
東方風來滿眼春。1992年1月,鄧小平同志南巡再次視察深圳并發表重要談話,改革開放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歷史新時期。在“發展才是硬道理”的信念驅使下,深總院的前身單位積極應對,進一步完成機構管理改革。5月26日,深總院在機構編制體制上實行“院-分院-設計室”三級管理和院、分院二級核算方式,下設第一分院、第二分院、第三分院、新技術推廣部、市建筑科學研究所,均為正處級事業單位。1993年7月9日,深圳市建筑設計院更名為深圳市建筑設計總院,原第一、第二、第三設計分院分別更名為深圳市建筑設計總院第一設計院、深圳市建筑設計總院第二設計院、深圳市建筑設計總院第三設計院。新機構帶著新氣象,迅速加入新一輪的城市建設熱潮。1997年6月27日,深圳市建筑設計總院更名為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,為后來開展學術研究、提升專業水平做好準備。
這一階段,深總院的重要成就可以從內部建設和外部輸出兩個方面來概述。
從內部建設上,總部辦公大樓設計大廈完工,經營管理制度實現了新的突破。1994年4月,位于上步路的設計大廈動工,1998年竣工,總院人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總部辦公場所。作為經濟特區最早的一批設計院,建造自己的大樓的愿望終于實現了。設計大廈的設計和建設,傾注了總院人的心血,增加了深總院的凝聚力和品牌影響力,也使得深總院在管理上邁上新臺階。
為了提升管理和技術的規范化、國際化,實現全面發展,作為國家建設部確定的唯一一家貫標試點設計單位,深總院為做好標準化質量管理工作,成立了貫標領導小組和貫標辦公室。1994年5月10日,“深圳市建筑設計總院宣貫GB/T19000——ISO9000 系列標準動員大會”在紅葉劇場召開,深總院的標準化質量管理進入正式執行階段。
進入21世紀,隨著國家建設政策的轉向,建筑業進入低潮。為了化解危機,深總院大力推動經營機制改革,率先倡導項目經理責任制。2002年8月,《項目經理責任制暫行管理規定》發布,首先在第二設計院開展試點,再向全院推廣。項目經理責任制的核心是責任和權力,即要對人力資源管理、項目運行、設計質量、經營業績負責,也有選材用人、成果分配、對外洽談、組織實施的權力。權與責的厘清帶來了生產力的釋放和生產效益的提升,在后來的發展中,深總院的經營業績由千萬級進入億級。
加強質量管理、實行項目經理責任制隨后成為深總院未來發展的基石,使深總院在不同時期,都能穿越周期,保持正確的航行方向。
從外部輸出上,深總院廣泛開展國際合作、承接深圳市重點項目。與深圳共同成長的經歷,培養了深總院開放、包容的氣質。深總院開展國際合作始于1993年的地王大廈,再到后來的招商銀行大廈、市民中心、深圳證券交易大廈等。開展國際合作對深總院的管理、技術、觀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更重要的是,隨著合作的深化和經驗的積累,深總院從一個協調者、執行者逐步轉變為一個主導者,將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很好地融入作品中,獲得了持續的影響力和廣泛的認同。
這一時期深總院完成的優秀作品代表還有云天化集團總部、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政務中心、深圳市寶安體育館、深圳書城、關山月美術館、深圳市基督教堂、深圳市大梅沙愿望塔、深圳市郵電信息樞紐中心、深房廣場等。
驅車行駛于代表著深圳改革開放成就的深南大道,由深總院設計的標志性建筑目不暇接,它們勾畫和塑造著這個城市的新面貌。這也成了每一個總院人津津樂道的風景線。
相關閱讀:深總院40年發展紀實
《深總院40年 | 先行逐夢:助力特區建設(1982-1991)》